浴血坚持——从相持到胜利的曙光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18:57 点击次数:64
#瞭望中国抗战#战争进入相持阶段,日子更苦了。日军在华北搞“三光政策”,村庄被烧得只剩断墙,百姓躲进山洞里啃树皮。但越是艰难,骨头越要硬。
在冀中平原,冉庄的地道能从村东通到村西,厨房的灶台是入口,猪圈的石槽下有射击孔。有次日军来扫荡,村民们钻进地道,等敌人进了村,从各个角落开枪,把100多个鬼子打得晕头转向。后来日军学精了,放毒气、灌水,可老百姓有的是办法——地道里设翻板,能挡住毒气;挖排水沟,让水顺着河道流走。就这么着,地道成了“地下长城”。
南方的长沙,四次会战打得天昏地暗。第三次会战时,中国军队在元旦发起反攻,士兵们踩着没过膝盖的泥浆冲锋,有的连冻得手指都扣不动扳机,就用牙咬开手榴弹的引线。这场仗打胜了,连盟军都发来贺电,说“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”。
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些“看不见的战场”。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昆明的防空洞里上课,敌机来了就躲,敌机走了继续讲;梁思成、林徽因在李庄的破庙里绘制古建筑图,说“这些是民族的根,不能丢”;上海的地下党冒着风险传递情报,有位叫李白的报务员,被日军抓住后打得浑身是伤,还在狱中用指甲刻下“电台重于生命”。
到了1945年,胜利的曙光终于来了。8月,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,苏联出兵东北,中国军队也发起了大反攻。8月15日那天,当广播里传出“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”的消息,重庆的市民把帽子抛向天空,延安的战士们举着火把游行,连北平城墙上都贴满了“庆祝胜利”的标语。
十四年抗战,3500万同胞伤亡,无数家庭支离破碎。但正是这场仗,让中华民族彻底拧成了一股绳——就像卢沟桥的石狮子,哪怕被炮弹炸出伤痕,依旧稳稳地站在那里,守着一个民族的骨气与希望
上一篇:山东药品追溯扫码设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