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辉达娱乐

热线电话:

美国慌乱了,中国这一举动,彻底打破了特朗普的美梦,美国还在嚷嚷重振造船业,中国已甩出王炸,大造船巨头诞生

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6:54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我问你个问题,美国人是不是有时候真分不清现实和梦境。

人家中国两船合并的消息刚出来,美国那边还在喊要重振造船业。可我查了下,美国造船业的年产能不到中国的零头(数据来源:美国国会研究处2023年报告)。更夸张的是,中国这次合并的新公司资产规模直接冲到4000亿人民币,手里捏着530艘订单,全球市场份额17%(数据来源:中国船舶集团公告)。这规模,美国就算把关税调到天上,也挡不住别人船开出去。

我还看到个细节,这事可不是突然的。1999年,南北两船是被拆开的,目的就是让它们互相竞争,把效率提上去(数据来源:新华社2019年报道)。2019年集团重组,把一些核心资源放在一起,这次算是上市公司层面的彻底合体。中间隔了25年,棋局一直在铺,今天才落下这颗子。

这背后还有三个明确的目标。

• 一个是军船民船不再互相抢人抢资源

• 一个是技术能双向流通,比如山东舰用到的航母技术反哺民船制造

• 还有就是规模够大,能扛得住美国和盟友的围堵

尤其是扛压力这事儿,现在全球造船前十里有五家是中国的(数据来源:克拉克森研究公司2024年统计)。美国的船厂呢,造军舰还能靠补贴撑着,造商船几乎没啥竞争力。特朗普十月还嚷嚷要对中国货船收港口费,这种思路就跟在岸边堵浪一样。中国这一合并,规模效应一出来,摊薄成本的速度远比关税生效快。

韩国现代和大宇造船合并,日本船企抱团,美国媒体夸得不行。轮到中国整合,马上扣个安全威胁的帽子,这双标嘴脸不用多说了吧。问题是,造船这事和芯片还不太一样,中国在全球的份额早就过半,55%的市场占有率就是护城河(数据来源:交通运输部2024年行业统计)。别人想卡你脖子,也得掂量掂量自家订单去哪下。

合并之后,中国船舶的研发经费会翻倍投到绿色智能船舶,比如液化天然气动力船、自动化航运系统这些方向。这类船在未来十年是硬需求,因为欧盟、日本已经定了碳排放限制时间表,美国这方面还在扯皮(数据来源: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决议)。军民技术双向输血的好处,就是民船能用军舰级的耐用和安全标准,美国那套慢工出细活的逻辑根本比不过。

这事让我想到一个细节,前几年中国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上还得靠韩国的专利。结果2023年,中国船厂交付了全球首批自主设计的17.5万立方米LNG船(数据来源:中国船舶工业集团)。这技术积累下来,合并只是让资源分配更顺畅,而不是从零开始。

美国那边现在最大的问题,不是中国合并,而是自己没产能还想当规则制定者。就好像港口费这事,真收了,成本是全球贸易分摊的,中国能消化一部分,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可不一定愿意替美国买单。反而可能逼着更多人去中国船厂下单,绕开美国港口。

韩国和日本当年抱团,美国人没说什么,甚至觉得是市场竞争的结果。中国一动,美国立刻喊安全威胁。要真说安全威胁,那全球航运安全有一半是靠中国船队在运作,真把这个链条搅乱了,美国自己的进口能源和商品也要涨价。

我倒觉得,美国人是真没搞明白,现在这不是八十年代冷战那套你禁运我就饿肚子的局面。全球化让造船这种重工业更看重交付速度和成本控制,中国的整合恰恰是往这个方向加码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事在国内舆论上没太多热闹,但在外媒,尤其是韩国和日本的财经版面上占了好几天头条。他们是真的慌,因为订单会被抢走。韩国现代重工去年接的商船订单已经下滑了12%(数据来源:韩国贸易协会2024年统计),这合并一落地,估计还得掉。

你说,美国现在是想制裁,还是先找个地方补补自家造船的短板?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