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辉达娱乐

热线电话:

持股VS持币终极抉择:科技主线霸屏十月行情,踏空风险如何规避?

发布日期:2025-10-10 10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49

“持币还是持股? ”每逢长假,这个经典问题总会掀起投资圈的热议。 但今年国庆前,市场却出现一个罕见现象: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,超过六成私募机构明确选择重仓或满仓过节,而券商研报中“持股过节”的倡议声量更是压倒性的。 这种高度一致的乐观预期,是否真的预示着节后行情将迎来爆发?

历史数据或许能给出部分答案。方正证券统计了近十年国庆假期前后A股的表现,发现上证指数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超过60%,收益率中位数达+1.41%,而创业板指同期涨幅更是达到+2.61%。 这种“日历效应”背后,是假期积压的流动性集中释放和政策窗口期共振的结果。

但今年的特殊性在于,市场正处于3700-3900点的横盘震荡区间。 连续5周的窄幅波动,让多空双方陷入僵持。 有投资者担心长假期间海外市场可能出现“黑天鹅”,但机构观点显示,当前A股对外部风险的免疫力已显著增强。 美联储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宽松,与国内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形成双重缓冲。

板块分化成为节前最明显的特征。 9月29日,券商板块突然爆发,华泰证券、国盛金控等多只个股涨停,带动大金融板块午后走强。 与此同时,固态电池、储能等新能源赛道涨幅超过2%,而煤炭、教育等传统行业则逆势下跌。 这种分化恰恰印证了资金正在向政策受益方向集中。

科技成长主线依然是最强音。 私募排排网调查中,62.5%的机构认为节后市场风格将更趋均衡,但AI、人形机器人、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仍被持续看好。 长城基金明确指出,“国内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是市场长期行情的根基,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快速增长仍未结束”。

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,仓位管理成为关键抉择。 有基金经理建议,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投资者可采用“核心底仓+机动仓位”策略,将20日均线作为短线操作参考线。 而激进型投资者则可关注三季报业绩预增的科技品种,例如AI算力板块的中科曙光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5%,业绩确定性较高。

市场情绪指标也传递出积极信号。 尽管节前成交额一度缩量至2万亿元以下,但9月29日两市成交额较前一日放量146亿元,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。 这种温和放量上涨的模式,往往预示着资金并非短期博弈,而是基于中长期逻辑布局。

政策面对市场的支撑同样清晰。 央行三季度例会提出“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”,并特别强调“用好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”。 这种精准的工具箱操作,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安全垫。

行业轮动规律显示,节后农林牧渔、汽车、计算机等板块通常表现较强。 近十年数据显示,计算机板块节后5日涨幅中位数超过3%,美容护理、环保等行业紧随其后。 这种轮动节奏与当前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。

对于踏空风险的担忧,也成为推动资金入场的重要因素。 有投资者坦言:“A股投资者可以承受套牢,但无法忍受踏空。 ”这种心理驱使下,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抢筹行为往往集中爆发。 9月29日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扩大,可能正是这种情绪的体现。

企业盈利面的改善也为市场提供了底气。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.4%,结束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。 这种微观层面的好转,与宏观政策形成良性互动。

争议点在于市场节奏的判断。 有观点认为10月市场可能需要继续震荡消化浮筹,但申万宏源证券指出,“红十月”行情在消化短期性价比问题后展开是大概率事件。 这种判断基于对政策催化与产业趋势的叠加预期。

对于持仓结构的优化,机构建议关注“哑铃策略”,一端配置高股息蓝筹股作为防御,另一端布局科技成长股追求弹性。 银行、电力等板块股息率超过3%的品种,与AI算力、商业航天等主题形成互补。

长假期间的消息面演变同样值得跟踪。 10月9日晚京东“11.11”购物节将提前启动,这种消费刺激政策可能成为节后行情催化剂。 而10月中旬的三季报披露期,则将成为检验个股成色的试金石。

市场技术面的支撑同样显著。月线级别上,5月均线在3706点附近形成支撑,而布林线上轨仍保持向上发散态势。 这种技术结构使得下行空间相对有限,而对上行空间的打开更为有利。

券商板块的异动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。 华西证券预测,45家上市券商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0%。这种业绩弹性与制度创新预期结合,使券商板块成为市场活跃度的放大器。

全球流动性环境也在发生有利变化。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后,市场预期年底前可能再降息50个基点。 这种宽松基调缓解了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压力,为A股提供了外部环境支持。

对于市场担心的量化交易扰动,业内人士指出高频轮动虽然会加剧短期波动,但并不会改变中期趋势。 真正决定方向的仍是产业逻辑与业绩兑现能力。

从资金流向看,近期ETF资金从宽基指数转向创业板和A500指数,行业主题ETF聚焦光伏、AI、机器人等成长板块。 这种配置变化显示机构正在为结构性行情做准备。

有分析师提醒,节后首周需要密切关注两融余额变化与北向资金流向。 这些高频数据将成为判断增量资金入场节奏的重要参考。

当前市场正处于关键时间窗口。 无论是技术面的均线修复,还是政策面的预期升温,都在为下一轮行情积蓄能量。 而国庆长假后的交易周,很可能成为打破平衡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