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辉达娱乐

热线电话:

《黑神话:悟空》隐藏的真相:孙悟空为何败给二郎神?原著早已埋下伏笔!

发布日期:2025-10-24 23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24

久旱逢甘霖的感觉,大概正如这般。随着国产首款被广泛认可的真正“高成本大制作”动作角色扮演游戏——《黑神话:悟空》全面上线,苦等多时的玩家们终于扬眉吐气,纷纷化身画面里的那只猴儿,对着大头和尚一次又一次猛冲猛打。

没错,角风我也入手了这部作品。刚刚在河道边被那只乌鸦怪再度一翅膀抽翻在地,我索性掷下手柄,合上游戏,转而把这篇文字写完。

然而,当大家热烈讨论画面质感、战斗手感、山川楼阁,以及千奇百怪的妖魅精灵时,我却更想聊聊序章那场“二郎神对孙悟空”的硬仗。因为这段看似短促的开场演出,藏着许多被容易忽略的伏笔与暗示;若不明白这些背后的意味,只怕很难弄清一个问题:孙悟空为何会败?

一、

在《黑神话:悟空》正式发售之前,我从一位海外朋友那里听来些许风声。他参与了媒体评测,声称知道本作最终头目是谁。

我忍不住好奇,便问:“那终极对手究竟是哪位?”

对方却故作神秘,诸如保密协议、细节不便泄露之类的话说了一通,末了只抛下一句:“只能透露,这个人啊,养了一条犬宠。”

我闻言哈哈大笑。朋友诧异:“莫非你已猜到?”

我回道:“自然!”

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大抵清楚,《西游记》里能养宠物的,多半不是凡角;而把狗当作伴的,首推一尊——二郎神。

也许是信息理解有偏差,朋友嘴里“压轴大魔王”的角色,结果在玩家真正上手时,却成了第一个拿来练胆试招的“对象”。序章里,主角孙悟空甚至连血条都没露,随手便将二郎神捶得不轻。

眼看就要一棍敲烂对手的头颅,谁料孙悟空手中金箍棒微一旋转,身形倏地拔起,竟化作小鸟掠入山林。二郎神紧追不舍,变化苍鹰疾掠而来。最终,孙悟空头顶忽现一道金线,他抱头痛呼之际,二郎神高举三尖两刃枪疾刺而下……

金光一闪,年岁翻页。这一仗逐渐成了关于孙悟空的“尾声传闻”。玩家后续操控的角色,相貌酷似齐天大圣,却早已不是那位传奇本尊,而是所谓“天命人”。

那么,既已封正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,为什么还会在二郎神面前折戟?抑或他的失利另有隐情?

二、

剧情里,孙悟空蓦地从梦境中惊觉,旋即发现二郎神率十万天兵将花果山团团包围,他立刻驾云赶去。

此时镜头给出一个震撼细节:云海之间,五尊巨影昂然而立,体格巍峨。与孙悟空并置,简直如大象对蚂蚁一般悬殊。

这五尊巨影都是哪些神灵?

除了中央那位最高者,从左至右依次是:执琵琶的持国天王,手绕蛇或赤龙的广目天王,执剑的增长天王,以及擎伞的多闻天王。

这四天王各自镇护东胜神洲、西牛贺洲、南赡部洲、北俱芦洲四大部洲。四洲构成了取经世界的宏大版图:花果山在东胜神洲,大唐属南赡部洲,师徒西行主要踏遍的是西牛贺洲。

按理说,四大天王常被视为佛门护法,应听佛祖差遣;但在《西游记》文本中,他们却归玉帝麾下。孙悟空偷蟠桃、盗仙丹又大闹瑶池后,玉帝曾命李天王与哪吒父子领四大天王下界缉拿。

那么,立于中央的巨影会是李天王么?

并不。

居中的那位,是李天王身边的主力干将——巨灵神。他在原著第一次围剿花果山时担任先锋大将,冲锋在前。

为何游戏里他体格最大,却最不经打?孙悟空不过与二郎神兵器一触,震荡波便将巨灵神掀翻在地,久久爬不起身。

这正扣合原著描写:巨灵神首次与孙悟空交锋便败得狼狈,宣花斧被震断成两截,惹得李天王恼怒不已,险些拔刀责罚。

三、

从二郎神与孙悟空的对话中可知,这段故事发生在取经之后。大致背景如下:

孙悟空信守誓言,护送唐僧抵达西天,取得真经。

“人,我护到了;经,我取成了。”

但悟空并不恋荣名爵位,只想回归花果山过自在生活。上界却对他仍心存疑虑,不愿放他归山,于是差遣二郎神率兵天将,要将他押回天庭任职。

更过分的是,为逼悟空就范,他们甚至打算荡平花果山。悟空对此愤懑难解:

“我不明白的是……你竟然下狠手屠我猴群!”

这番话与二郎神自述相互印证:他声称若击败悟空,便押其复归天庭、并铲平花果山;即使一时拿不下悟空,手下也会继续实行“平山”之举。

为什么悟空一度占了上风,二郎神麾下仍执意烧杀?

多半是二郎神口气强横,言辞凌厉。

在《西游记》里,玉帝虽然下诏让二郎神降伏悟空,但并未明令“火烧花果山”。

当悟空被擒时,二郎神对部属说:

“你等统帅人马在此搜山,搜净之后,即回灌口。待我领赏记功,再来同乐。”

或许后来玉帝并未厚赐,让他心中不快,回到梅山与六兄弟会合时,便擅自放火,一把烧向花果山。

四、

原著中,悟空“三打白骨精”后曾返花果山,目及满山疮痍、血迹斑斑。幸存的猴群哭诉:

“自从爷爷去后,这山被二郎菩萨一把火点起,烧杀过半。”

之所以判断这并非玉帝硬性诏令,是因为悟空此后重整花果山时,还曾向四海龙王借雨施甘霖。若天条真有灭绝之令,只怕一只猿猴都活不下;同样,四海龙王也断不敢违越上命替山洗青:

“他的人情极重,手段亦高,于是走遍四海龙王,借下些甘霖仙水,将山洗得青翠如新。”

当然,这只是依理推测,也不排除“火烧”原本就奉旨而为——二郎神或许同情悟空,却无法违抗圣命,于是表面毁山、暗里又留下一线生机,让部分猴群免于灭顶。

否则,余下的猴子也不至于称其为“菩萨”;而后来追击九头虫时,悟空亦不会喊他“二郎大哥”。

归结起来,游戏里的二郎神正是以此相逼:先承认悟空已非寻常妖猴,乃封过佛位之人;阵前十万天兵天将,也唯有他够资格与其单挑。

“猢狲啊猢狲,我本不愿与你这曾败于我手的家伙再战。但若你输了,我带你上天庭……”

然而,无论是按旨行事,还是压根儿心狠手辣,也不论比斗输赢,他都立誓要“杀尽花果诸猴”。这就是那份威胁的实质。

五、

当然,二郎神最终并未做尽绝事。虽在对决中占了上风,却没有把花果山完全化作灰烬。否则,后文也就不会出现老猴子给“天命人”讲述悟空往事的段落。

游戏中二郎神形象,与原著刻画可谓高度贴合。书里描写云:

“仪容清俊貌堂堂,两耳垂肩目有光。头戴三山飞凤帽,身穿一领淡鹅黄。缕金靴衬盘龙袜,玉带团花八宝妆。腰挎弹弓新月样,手执三尖两刃枪。”

虽说耳垂未至双肩,但其余装束颇为契合,只是将“腰间弹弓”替换为一口宝剑。

战斗里,他使用的主兵器是三尖两刃枪,《西游记》中又称三尖两刃刀。实则可视为“长柄剑”的一支旁脉,兼具刀、矛、叉之势,可挑、可刺、可砍,杀伤惊人。

关于此兵分量“二万五千二百斤”的说法,坊间常见,但我未能查获可靠出典,姑且按传闻记之。

除主兵外,收官一击他又亮出“劈山斧”。游戏里这斧自腰间掏出,眨眼长作巨兵,一斧猛劈,悟空虽闪开,花果山却被硬生生削去一角。此亦呼应悟空当年与二郎神相识时的旧忆:

“我记得彼时玉帝之妹思凡下界,与你杨君成婚,生下一子,曾以神斧劈开桃山,那人可是你?”

六、

终究这口巨斧过于笨重,挥舞不便,费力耗神。因此二郎神平素多把它收拢袖中,至关节点才作为杀手锏使出。

大家或许也注意到了:除三尖两刃刀与“劈山斧”瞬发绝招外,他背上还斜背着一柄长剑,并在与悟空鏖战时施出“万箭穿心”的惊险招式。

那么这口宝剑何来?

《西游记》正文未着墨,但元杂剧版本却提到此剑,名曰“太阿”。据说二郎神奉观音法旨,曾赴不周山相助唐僧,与天吴、共工鏖战:

“不周山破戮天吴,曾把共工试太阿。”

这里的“太阿”,就是游戏里背负的那口长剑。

另据明代文献《二郎宝卷》,亦载一柄“斩魔剑”,与“开山斧、两刃刀、银弹金弓”等并列为二郎神的神兵。

是的,游戏并未着力刻画“银弹金弓”,可在原著中它确为二郎神“常用手段”之一。二郎神曾以弹弓击中化作花鸨的悟空,令其一个筋斗摔下;又以同样手段把九头虫从空中打落,哮天犬趁势扑上,一口咬去其一头。

说到哮天犬,游戏里呈现为一条黑色细犬,品相瘦长,正与原著“细犬”之称相合:

“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追上,一口咬住腿弯,又扯得跌了一跤。”

七、

游戏中两人互称的口吻也颇有意味。

乍见之时,悟空先开口,拿二郎神打趣,讥其带着“虾兵蟹将”来虚张声势。二郎神可不客气,张口便称“猢狲”,随后又换作“泼猴”。

尽管二郎神步步压话势,时而称悟空是“手下败将”,时而让他下跪,但悟空当口仍称“杨兄”“兄长”。直到二郎神使出“劈山斧”,差点将他腰斩,悟空怒气上涌,这才厉声道:

“小外甥,你口口声声要单挑,天上阳光刺眼,不如随你舅舅下山里真章见真章。”

先前二郎神唤他“猢狲”“泼猴”尚在情理;可为何悟空反唤二郎神“小外甥”,自称“舅舅”?

缘由在此:二郎神能有今日名号,背后站着他的舅父。

他的舅舅是谁?正是玉帝,三界之主。

莫听二郎神自夸:

“心高不愿认天家眷,性傲仍归神住灌江。”

毕竟玉帝也是从人身修至天尊。面对胞妹之事,兄长多半先护后责,不会先斩后奏。若玉帝真不许“劈山救母”,日后也断难招他入天庭,封为“显圣真君”。

换言之,不管你承认与否,那舅舅就在那里,既不来亦不去;你记起或遗忘,他也兀自不悲不喜——二郎神的履历,多少沾着天家光。悟空自恃本事成就,不屑这一层背景,便取了这般嘲讽的称呼。

八、

那么,为何悟空被斧锋擦身之后,不再恋战,反而一头扎回花果山?

这与原著叙述暗自相合。当年二郎神降伏悟空,关键时刻便是花果山防线被破,猴群溃散,悟空心神一慌,收起法相,抽棒撤身求走:

“正斗时,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,自觉心慌,收了法象,掣棒抽身就走。”

同理,游戏里二郎神一斧劈裂前山,猴群难免伤亡。悟空牵挂部属安危,当然不愿在外纠缠。

他逃遁之际特地化为飞鸟。

原著里确有相关典故:悟空曾化作“花鸨”。我(杨角风)翻检图片,羽色与体态与游戏中那只鸟确有几分相似。

此外,悟空的回撤还有一重现实:四大天王已齐上阵,此时不再是他与二郎神一对一,而是名副其实的“群战”。

悟空当年被擒,也并非武力不如二郎神,而是陷入围剿:四大天王率天兵张下天罗地网,李天王、哪吒手执照妖镜镇于空中防其变化;二郎神又纠合梅山六兄弟环攻;悟空疲于应付,不慎中了太上老君暗投之物,天灵受创:

“猴王只顾苦战七圣,却不知天上坠下一件兵器,正打在天灵,脚下一虚,仆地一跤。”

九、

在游戏这段里,悟空也处于四天王一并施压的困局。若非二郎神掷斧时高喝提醒,只怕悟空当场就要受重。

单与二郎神酣斗,悟空已觉吃紧,如今再加四天王合围,自然难免落于下风;尤其花果前山被硬生分开,悟空急于返营救援更不愿拖延。

可惜他刚掠回山头,额间忽地收紧,像有无形铁箍攥住,刺痛逼得他抱头痛嚎。此际二郎神乘势一刀直刺,疾冲山巅。烟尘散尽,仅余一枚铁疙瘩孤零零留在山石之上,悟空无影无踪,二郎神亦去向未明。

既然悟空已成佛,何以头上还会显出紧箍?

这与原著再度对应:悟空戴上紧箍之后,直到取得真经,也未曾亲自摘下。在灵山封赏时,悟空曾向唐僧讨个“松箍咒”,好将额箍脱落。

唐僧答道:

“当初不过为你难驯,故用此法节制。今既成佛,自当自解,岂会还缠你额?”

而游戏开场,二郎神也明言:

“都记清楚,他非寻常猴类。他是立下大功的猴儿,是封过佛位的猴儿。”

然而说到后来,他语锋一转,直指悟空虽受天恩,性子未改,今日谁也救不得。

既然悟空自弃佛位,偏要回山称王,自然就脱离了“斗战胜佛”的身份。既然当年那枚从来未“当场摘落”的紧箍仍有羁缚,如今更会在执拗中显形。

十、

其实,《西游记》的神妖界线,并非泾渭分明。

居于天庭便是神祇,下入凡间便成妖类。譬如奎木狼、金银二童、玉兔精、黄眉老怪等,皆有此类“位置一变,身份亦变”的意味。

就连取经途中一度被遣回花果山的悟空,常伴群猴,身上也渐染妖气。他自己亦坦言:

“你不知,我回山这几日,身上染了些妖精气。师父好洁,我怕他嫌我。”

因此,当悟空决意重回花果山、与猴群相依后,他在天庭眼里就已“复归妖类”。既然不再受佛门规约,又不肯受管束,当年那道紧箍的效力,理所当然又回到了他身上。

后来在山头留下的那枚铁疙瘩,形如巨卵,却非全然圆滑,其上布有类似“筋斗云”的纹理。

原著中孕育悟空的仙石亦非平滑之物,表面自带窍孔:

“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,有二丈四尺围圆。三丈六尺五寸高,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;二丈四尺围圆,合政历二十四气。上有九窍八孔,合九宫八卦。”

游戏里那枚“铁蛋子”颇有几分神似,只是尺寸大幅缩小:原文的三丈六尺已近十二米,而游戏里与老猴身量相仿,也就一米多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