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六年秋老虎肆虐,司马懿躺榻拒曹操:这一瘫,竟是他与乱世掰手腕的第一招
发布日期:2025-10-27 00:12 点击次数:92
建安六年的颍川,秋老虎正毒,可司马防家的院子里却静得吓人,气氛沉得像块浸了水的棉絮。
这年,曹操那边当官的派人送来了请帖,说是感念当年你提拔我的情分——三年前,司马防还是洛阳令,在朝堂上拍板让曹操当了洛阳北部尉,这才给了那个阉竖之后出头的机会。
可使者把请帖递到司马懿面前时,这年轻的士族子弟直接往榻上一瘫,脸白得跟纸一样,嘴里哼哼唧唧说自己手脚不得劲,站都站不起来。
那会儿司马懿可能还不知道,这一躺,竟成了他跟曹操掰手腕的第一招。
说起来,东汉末年的颍川,简直就是天下读书人的大脑库。
战国时候四公子养门客那会儿起,这儿就因为出人才出名,到了东汉更成了士大夫扎堆的地方。
颍阴的荀家、许昌的陈家、长社的钟家,全是靠读圣贤书传家的,门生故吏遍布朝廷,势力大得很。
司马懿家是温县司马氏,在河内也算望族,但比起荀、陈这些老牌士族,还是差了口气。
他刚出来混的时候,在颍川士族里,顶多算个潜力股,还没到显眼的程度。
曹操第一次请他,与其说是看中他本人,不如说是给司马防面子,还人情。
司马懿拒绝,一半是看不起曹操太监家的孩子出身,另一半是不想太早卷进曹操和汉朝的权力漩涡里。
不过历史这东西,有时候就跟开玩笑似的,你越躲,它越追着你跑。
过了七年,建安十三年,官渡之战都打完七年了,曹操那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得越来越溜,地盘也从兖州扩展到青、冀、幽、并,翅膀硬得能遮天了。
这时候他又派人到温县找司马懿,这次当官的话可就带了寒气:你要是再装病,直接把你抓起来!
司马懿心里一哆嗦,不装了,乖乖去了许昌。
不是不怕,是他闻出味儿了——曹操这时候的势力,根本躲不过,硬抗就是找死,不如先去混个脚,看看乱世里能不能找到个稳当的位置。
让他下定决心的,不光是曹操的狠话,还有一股藏在暗处的力量——颍川士族的态度变了。
早在建安元年,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,荀彧就跟着去了。
荀彧是荀家八龙里最厉害的儿子,有王佐之才,他跟曹操说:现在光靠士族自己,根本扛不住黄巾、董卓的乱局,只能跟曹操合作,才能‘复兴汉朝’。其实明眼人都知道,这不过是士族想借曹操的手,重新掌控天下。
司马懿之前拒绝曹操,让荀彧觉得这小子有骨气——在士族眼里,这种不为乱世低头的人,比那些见风使舵的强。
所以荀彧在曹操面前使劲推荐:这司马懿不是池子里的鱼,得把他拉到咱们自己人里来。
曹操心里跟明镜似的,荀彧这是想让司马懿当士族的传声筒。
那会儿他虽然权大,但还得靠士族撑场面——钟繇、郭嘉这些谋士是士族的,朝廷选官的权力也捏在士族手里。
要是能把司马懿收了,既能让士族安心,又能给儿子曹丕培养自己人。
后来曹操让司马懿跟太子曹丕一起混,就是这个意思。
司马懿把这些都看在眼里,进了曹操阵营后,做事特别小心:对曹操,他天天加班,跟个陀螺似的转,还老跟曹操说我就是个凑数的,比不上老臣们,但背地里却把活儿干得滴水不漏;对士族,他见人就夸荀彧这人才是真厉害,千古少有,还跟陈群、杜袭这些颍川年轻士族凑一块儿,喝茶聊天,混了个脸熟。
可建安十七年,出了件大事:荀彧在寿春收到曹操送的一个空食盒,当时就喝药死了。
这事儿明摆着,士族和曹操的合作协议彻底撕了。
之前三年,曹操已经通过改九州废三公自己当丞相这些事儿,把想当皇帝的心思摆到台面上了,荀彧还想拿汉朝忠臣的身份拉他回头,结果被曹操逼死了。
曹操也知道,颍川士族势力太大,硬压不行,就玩起了分化:先把钟繇派去关中打马超,又用河东出乱子的借口把他调回来,说看在你为朝廷办事的份上,不追究了,让钟繇对他感恩戴德;又提拔华歆、王朗这些新士族,让他们跟陈群、杜袭这些老士族对着干。
在这场士族内斗里,司马懿成了最大的赢家。
荀彧死了之后,他没明着当士族老大,却靠着荀彧传人的名声,慢慢掌控了颍川读书人的舆论——他在朝堂上说趁刘备刚占了四川,赶紧打过去,其实是想让曹操分心,消耗他的实力;曹操犹豫的时候,他又说圣人不能错过机会,把曹操往得陇望蜀的坑里推,暗合士族削弱曹操的心思。
建安二十年秋天,曹操打下了汉中,张鲁投降了。
司马懿劝他趁机打四川,曹操没听。
那天他看着曹操的背影,心里咯噔一下——曹操可能已经看出他的小心思了。
后来《晋书》里写,曹操有次故意让司马懿往前走,突然喊他回头,结果司马懿脸转过去,身子却没动,这就是狼顾之相,当时人觉得这是心里藏着坏水,总想着搞事。
曹操没当场发作,私下跟曹丕说:司马懿不是当臣子的料,以后肯定会插手你家的事。
可曹操为什么没杀他?答案藏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樊城之战里。
关羽带着兵北伐,曹操吓得想迁都,司马懿却说:刘备和孙权,看着好,其实心里各有各的算盘,关羽得意了,孙权肯定不乐意。
咱们可以派人跟孙权说,让他偷袭关羽,把江南割给他,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。
这招太狠了,不光解围,还埋下了吴蜀互掐的祸根。
曹操这才明白,司马懿的狼顾之相背后,是他看风向的本事——三足鼎立的局里,这种会算计的人,比那些整天喊忠义的酸儒有用多了。
所以曹操暂时没动他,还得留着他平衡士族和寒门的矛盾,处理那些不好明说的脏活。
就这么过了十多年,司马懿从一个躲着当官的隐士,慢慢成了能左右朝局的权臣。
建安二十五年,曹操死在洛阳,临终前他看着司马懿脸转过去身子不动的背影,估计心里已经清楚: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曹魏,最后得落到这狼顾之徒手里。
这一切的开始,其实就是建安十三年那个被迫去许昌的秋天——那会儿他可能没想到,自己会成士族和曹操博弈的最后赢家;更没想到,几十年后他的子孙会灭了曹魏,建个西晋。
历史这齿轮啊,有时候就这么转着转着,把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算计都给碾碎了,最后驶向谁也想不到地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