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辉达娱乐

热线电话:

荷兰严禁光刻设备出口,意在阻碍中国芯片制造,逼迫ASML难以为继

发布日期:2025-11-21 04:07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到了2025年10月,欧洲的智囊团突然提出建议,让欧盟禁止销售DUV光刻设备给中国,主要原因是中国开始加强对稀土的控制。

一边是政客们大喊着要封堵中国芯片的路线,一边却又是ASML死抓着中国市场那块“金库”不愿放手;荷兰跟着美国搞限制措施,表面看像是卡住中国的喉咙,实际上却是在用ASML的利益把自己烧得焦嫩。

外媒直言“要搞死ASML”,这可真不是吓唬人。

ASML靠中企吃饭

这份被业内人士看作“政策预告”的文件,还特意注明了荷兰、德国经济部门的技术援助,关键数据直接来自ASML和它的供应商蔡司。

就在这个时候,荷兰ASML公司的三季财报狠狠打了这份建议一巴掌:来自中国的订单比例高达42%,单季就挣了24亿欧元,占总利润的四分之一还要多。

更让人震惊的是,去年一季度,中国大陆市场贡献的营收曾飙到49%,把中国台湾、韩国这些老客户都甩在了后面。

ASML的新任CEO富凯一眼就看透了,公开泼冷水,阻止别人开发自己需要的东西,根本没有啥用处。

没有哪个公司比ASML更了解中国市场的重要性。到2025年,中国的芯片生产企业产能会增加14%,这个增幅是其他国家的两倍多,每个月大概能生产出1010万片芯片,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。

这些芯片基本都用在洗衣机、汽车这样的刚需设备上,欧美企业因为利润空间有限,懒得自己生产,连德国的汽车公司都得依赖中国进口来填补缺口。这么大的需求就摆在面前,ASML怎么会敢放弃这些订单呢?

三年三记重拳

这出荒谬的戏码可不是突然搞起的,而是荷兰政府跟着美国一块儿步步收紧管制的惹来的,三年下来,连续三道禁令让ASML直逼火山口边上。

到2023年,这就算是第一道难关了。

那年6月30日,荷兰政府突然宣布了新的出口限制措施,九月一号就立即实施,把ASML的最先进浸没式DUV设备列入了管控范围。

在那之前,美国只限制了EUV高端光刻机的出口,没让卖出去。中国公司还能用DUV设备生产14纳米和28纳米芯片,这一下子就把中高端芯片的生路直接堵死了。

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,这是美国刚通过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后,逼着盟友们一起上阵的。ASML也只能被动应对,出来声明说以后的DUV设备销售得先得经过政府审批。

2024年的限制措施更是把大家逼得要死,要命了。

一月刚过去,荷兰政府就收回了一些已经批准的对华出口许可证,专门针对那些分辨率达到90纳米或更精细的DUV设备:这些设备正是制造28纳米芯片的核心装备。

ASML也没辙,只能暂停部分的出货,结果不少中国客户的产能规划都泡汤了。

消息一出,ASML股价就跌了超过10%,投资者纷纷退出,看得出大家都不太买账,这种用市场利益换政治正确的做法,没人愿意跟风。

更让人抓狂的是,十月那阵子,在美国的压力下,ASML被勒令停止对中国已用设备的维护,这招简直是拔了根针,机器一旦出毛病没人帮忙修,再厉害的装备也就只能作废。

到了2025年,第三次大动作狠狠地堵死了所有退路,真是毫不留情。

1月15日,荷兰宣布从4月1日起,要把更多的半导体设备都纳入管控范围,连老款的DUV都不能例外,明显就是要堵住所有可能的漏洞啊。

ASML早就紧张得不行,连“最先进DUV”的最新标准都还没拿到明确通知,只能硬着头皮说“暂时不影响财务”,看得出心里也挺焦虑的。

公司在2024年12月已经发出预警,预计这些限制措施会导致他们在2025年损失30到35亿欧元的销售额,而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会从原本的15%以上降到20%。

荷兰商会都忍不住出声了,公开呼吁政府要认真算算经济账:ASML带动欧洲1200家供应商,提供15万就业,年年为荷兰创造8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。要是这么硬砍,简直就像自打自脸、断臂一样。

稀土反制+自研破局的双线反击

面对日益逼近的管制压力,中国没有选择被动等待,而是果断迈出了反制和自主研发的双管齐下之路,每一步都精准把握住了关键节点。

到了2025年10月,稀土管制收得更紧,这可算是最巧妙的反击措施了。

欧洲的一些智库用稀土当借口搞禁令,但他们忽略了,ASML的设备根本少不了稀土。每台DUV激光仪的配件里,至少得用到五种稀土元素,像钕、镝这些中重稀土可是保证功率的命脉呀。

要是没有它们,再牛的设备也转不动,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性能。

全球超过九成的中重稀土都在中国出产,而中国在稀土加工方面的产能更是占到全世界的92%。

这招一下子就把ASML的供应链短板给扣住了。就算能弄到替代渠道,价格也得涨好几倍,短时间内根本填不满这个缺口。

更关键的事,还是靠自己搞出突破,过去三年里,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一步步撕开了封锁的屏障。

到了2024年中,28纳米设备的国产化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,光刻胶、离子注入机这些核心材料和设备,也都基本满足了生产的标准。

到2025年,半导体设备的自主生产比例估计会超过35%,虽然核心的光刻技术还需要一段时间,但外围的配套零件已经逐渐跟上了。

让人激动的是国产DUV的那些最新突破。

到了2025年9月,中芯国际开始试产上海宇量昇做的国产DUV,虽然还没赶上ASML的良率,但已经可以制造28纳米的芯片,甚至有望开始试产7纳米。

市场的趋势更能反映实情:2025年上半年,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进口金额减少了28%,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突破了40%,而ASML的DUV在中国的份额从2022年的85%降到了52%。

管控措施反倒促成了替代方案的加快推进。ASML在中国交付的DUV设备市值已超80亿美元,设备一天不用,芯片厂就得损失上百万。

ASML不来修理,中国企业只能找本土的维修队应付,虽然技术还没完全跟上,但也算能保持运转。这一下把客户的信任彻底打了个折扣,本来能长久赚的钱合同,变成了没人敢接的“烫手山芋”。

英伟达的例子可以算是前车之鉴了,以为靠定制芯片就能稳住中国市场,没想到政策突变,一下子全部黄了,收入掉了9亿美元,领地还被寒武纪这些中国公司给抢走了。

中国的规划可不止是在填补空缺,实际上是在积极扩充产能。

这次新筹划的37家晶圆厂,重点都放在了28纳米这些刚性节点上。长三角、珠三角这些电子产业聚集的地方,建起的晶圆厂,能直接满足周边汽车和家电企业的用料需求。

有了市场需求做支撑,技术上的突破也只是早晚的事。正如人民日报所说,那些试图用锁喉让中国窒息的人,反而让我们学会了自己制造氧气。

荷兰这出政商互斗的戏码,倒也帮咱们更明白了整个局势。

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的荷兰安世半导体,正因为美国的“穿透性规则”,荷兰政府把30个主体资产冻结,还把中国老板给罢免了。

欧洲车企协会一见状就立马出来抗议,直说安世是世界知名的汽车芯片巨头,这样一搞下来,很可能会出现断货的情况。中国商务部也直接指出这是“害人害己”,荷兰的营商环境自然也跟着受到影响。

结语

如今的态势越发明了:荷兰把握越紧,中国自主研发的步伐就越快;ASML越来犹豫,中国国内厂商的机会也就越大。

ASML可不是荷兰的什么附属品,而是整个全球产业链里的关键棋子;要是把禁令搞得彻底,最先陷入困境的恐怕还是AS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