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昕申请交易广东男篮后,杜锋和教练组 极可能做出4大调整
发布日期:2025-08-18 13:35 点击次数:198
暂停哨响,杜锋对着替补席的徐昕吼出那句“别传球给他! ”时,这个2米26的年轻人彻底失控了。 他一把扯下毛巾,指着杜锋质问:“凭什么不让我打? ”队友死死拽住他颤抖的手臂,场边镜头记录下这场罕见的将帅火并,三周前的团结杯热身赛第三节,徐昕刚因防守失误被换下,杜锋一句指令直接点燃了火药桶。
8月12日,多家媒体证实徐昕正式向广东男篮提出交易申请,理由直指“战术体系不适配”。 这份声明的背后藏着更尖锐的矛盾:
数据落差:上赛季他场均仅10.3分钟,贡献4.7分1.2盖帽,防守效率全队第三,篮板率甚至超过主力王少杰,却始终被钉在冷板凳。
合同博弈:A1类合同到期的他,拒绝广东开出的五年B类“卖身契”(年均14万),要求百万年薪+场均15分钟保障的“3+1”合同。
导火索引爆:冲突后十天,夏季联赛名单中他的名字凭空消失,官方称“备战全运”,同样要打全运的杨溢却赫然在列。
广东火速启动留人程序。 教练组搬出与徐昕家庭长期的良好关系,试图软化矛盾。CBA规定A1合同到期后,球队拥有B类合同独家续约权,徐昕根本没有交易主动权。 内线危机加剧了留人决心,张明池离队后,五号位仅剩王少杰,若放走徐昕,广东禁区将彻底真空。
薪资对比撕开了残酷现实:同龄的王少杰年薪120万,辽宁付豪顶薪600万,徐昕仅30万。 广东经济状况早已捉襟见肘,胡明轩600万顶薪占去大头,俱乐部被迫加速寻求商业赞助,为新合同腾挪空间。
杜锋的执教风格正遭遇00后球员的集体反抗。 他曾在训练中骂哭胡明轩,将犯错球员赶回更衣室思过,徐昕冲突后加练到凌晨的孤独身影,成为年轻一代压抑的缩影。 教练组被迫调整策略:减少公开斥责,增设心理辅导,并协商阶段性出场时间承诺。
人员危机倒逼战术重构:
王少杰被迫顶上:夏季联赛他进攻效率仅62.2%,已是唯一选择。
17岁新人火线救场:身高207cm的王洪泽从青年队紧急提拔,填补五号位轮换空缺。
战术转向“无中锋”:杜锋试验“四锋一卫”阵容,用速度替代高度,大外援莫兰德上场时间被压缩至30分钟内。
尽管广东手握续约主动权,但交易试探早已开始。 山西、北控等缺内线的球队抛出橄榄枝,辽宁甚至提出用张镇麟交换的设想。 B类合同规则让交易复杂度陡增,若强留失败,三方交易或成唯一出路。
徐昕的困局折射出广东青训的结构性裂痕:
对比同龄人落差:余嘉豪在浙江场均31分钟无限开火权,杨瀚森在青岛拥有战术核心地位,徐昕四年最高光仅是对吉林的18分,次日即遭雪藏。
训练理念脱节:塞尔维亚教练主导的现代青训强调全能化时,广东仍固守“身高至上”和位置固化训练,导致青年队连续三年无缘全国四强。
薪资倒挂的讽刺:徐杰五年总薪70万不及老将任骏飞年薪零头,这种失衡正加速人才流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