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安暂不换帅原因曝光 新帅人选未定赛季任务仍重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5:45 点击次数:137
48分,第四名,三连败。
你要是只看这几个数字,会以为北京国安这是在搞什么“提前放假计划”。
可偏偏,这支队伍的主教练塞蒂恩,还稳稳地坐在位置上,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。
更有意思的是,他赛后那一溜烟走回更衣室的背影,比比赛本身还让人记忆深刻——没有击掌,没有交流,就像临时演员演完最后一场戏,懒得谢幕直接下台。
我一直觉得,一个教练和球员之间的关系,很像长途旅行里的司机和乘客。
路况再差,你至少得告诉大家前面是堵车还是修路吧?
结果塞蒂恩倒好,“夺冠已经不取决于我们了”,甩下一句就算交代完毕。
这话搁朋友圈发出来,都可能被同事点个“呵呵”表情包。
他不是第一次这样说话,从半程冠军到现在掉出争冠行列,这种态度简直就是一种连续剧式输出:剧情崩盘,但男主角始终自信满满。
不过事情也没那么简单。
在输给上海海港之后,本来内部已经有人动了换帅念头,各路推荐信飞进俱乐部邮箱,有外籍大牌,也有本土熟面孔。
但据圈内人李平康透露,那些候选名单里,没有一个能让管理层拍案叫绝,更别提打动挑剔的球迷。
所以,他们干脆按住手里的刀,把换帅计划先压一压——反正还有足协杯决赛、亚冠小组赛收尾,以及联赛保四这两条命脉任务要完成,现在贸然换人,不见得比留着塞蒂恩强多少。
想起几年前国安火线换帅的时候,那气氛是真热闹,可效果呢?
短期激情是有了,但第二年又陷入重建循环。
这次他们显然想从长计议,而不是为了止血而割肉。
从这个角度看,让塞蒂恩撑到冬窗,再配齐他心仪的人马,然后用整个新赛季去验证他的体系,是一种投资逻辑——当然,这逻辑对急性子的球迷来说,就是赤裸裸的折磨。
战术上,塞蒂恩的问题其实暴露很早。
他习惯高位控球推进,需要技术细腻、传接流畅的中场组合,可国安现有阵容更多依赖速度冲击和边路爆破,两者匹配度堪比拿电动车钥匙去开油罐车。
不少老将明显适应不了这种节奏变化,于是我们看到球队在关键比赛里总是在禁区前横向转移、犹豫不决,被对手轻松切断线路。
而心理层面,同样值得玩味:当你的领队摆出一副“责任与我无关”的姿态时,更衣室气温会降到零下十度,这谁顶得住?
有人会问,那干嘛不找个国产教练来救火?
确实,本土教练往往更懂如何利用现成资源,比如洪指导、谢指导这些名字,在危机处理上的经验堪称教材级。
但问题来了,如果目标只是维持成绩稳定,那么未来几年是不是就此放弃追求技战术升级?
请来的外教,本该带来超越国内水平的新东西,如今却卡在执行力不足与阵容条件欠缺之间,说到底还是定位摇摆造成的困局。
顺便插一句,其实类似故事并不少见。
当年某西甲豪门请了一位极讲究传控哲学的大师,上任半年不到,因为锋线都是高空轰炸型选手,被迫改踢自己最讨厌的防守反击;结局大家都知道,大师卷铺盖走人,还留下了一段笑谈:“我的足球理念停留在机场。”
所以啊,请哲学家当厨子之前,你最好先看看厨房里有没有他需要的食材,否则端出来的一桌菜,不怪难吃才怪。
从舆论视角来看,现在围绕塞蒂恩的不耐烦声音越来越多。
一部分来自失望透顶、不愿再等待奇迹出现的人,一部分则源于对俱乐部战略模糊的不信任。
而媒体人的角色,就是不断把这种情绪放大,并且加上一些幕后信息佐料,让讨论持续升温。
这也是为什么,即使眼下没有任何动作,我们仍能每天刷到关于“何时下课”的新闻标题,好似倒计时钟声随时准备敲响一般。
说到底,这是一个时间与耐心博弈的问题,也是职业足球世界永恒的话题:短期成绩和长期建设,到底哪个优先?
如果你是一名忠诚拥趸,你可能恨不得明天醒来就看到公告;但如果你站在管理层的位置上,每一次仓促决定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两年的绊脚石。
我猜现在俱乐部办公室里的空气,大概就是那种闻得到焦虑,却暂时没人敢掀锅盖看的状态吧。
至于最终会怎样,我真不好打赌。
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只要足协杯还没结束,只要亚冠还有机会翻盘,哪怕只是理论上的希望,故事就不会落幕。
而等冬窗开启,新援陆续进驻,北京城或许又会迎来一次全新的热烈讨论——当然,到时候咱们再聊,看这一锅慢炖的大餐,是香飘四座还是直接糊底吧。
你觉得呢,要不要提前炒掉他?
留言区见,我搬板凳等着听各位骂街或者拍桌子的版本故事,说不定比比赛精彩多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