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疫情下物业公司成“最大赢家”?靠业主血汗钱托举,却连基本尊重都没有
发布日期:2025-10-26 08:23 点击次数:129
提起三年疫情对行业的冲击,不少人会想到旅游业的寒冬、餐饮业的挣扎,可鲜少有人注意到:在全球经济受创的大背景下,物业公司却逆势崛起,成了意外的“赢家”;即便这两年房地产行业大跳水,房企接连暴雷,物业公司依旧稳如泰山,营收利润双双飘红。但这份“坚挺”,从来不是物业公司有多“牛逼”,也不是小区离了物业就不行——而是被它踩在脚下的亿万小区业主,用自己的血汗钱养着它、托着它,可换来的,却是物业公司的傲慢与漠视,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吝于给予。这背后,是资本吸血的本性,更是老旧物管规则下,资本利益凌驾于民生权益之上的恶果。
先说说物业公司是怎么靠业主“逆势翻盘”的。三年疫情期间,小区成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,业主们宅家抗疫,物业费一分没少交——不管是封控时无法出门,还是居家办公期间,只要房子在小区里,物业费就得按时缴纳,哪怕那段时间保洁频次减少、垃圾清运延迟,物业公司也只会用“疫情特殊情况”搪塞,绝不会主动减免费用。我住的小区在2022年封控了两个多月,期间楼道一周才打扫一次,生活垃圾堆在单元门口半天没人清,可物业公司照样在封控结束后,拿着催费通知单上门,语气强硬地说“疫情期间我们也安排了人员值守,物业费不能少”。
更让人无奈的是,疫情成了物业公司“增收”的借口。不少小区以“疫情防控需要”为由,加收“消毒费”“值守费”,哪怕这些费用本就该包含在物业费里;还有的物业公司把小区公共区域的防疫物资存放点、临时核酸检测点,偷偷改成了广告位,赚来的钱揣进自己腰包,业主问起,就说“用于疫情防控开支”,却拿不出任何明细。有数据显示,2020-2022年,头部物业公司的营收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%以上,净利润增速甚至超过20%——这些利润里,藏着多少业主被迫缴纳的物业费,藏着多少公共收益的挪用,恐怕只有物业公司自己清楚。
到了房地产行业下行的这两年,物业公司的“坚挺”就更显讽刺。房企暴雷、项目烂尾,业主们忙着维权、停贷,可物业公司却丝毫不受影响:一方面,已交付小区的物业费是“旱涝保收”的现金流,只要业主还住在小区里,就不得不交;另一方面,即便新房交付减少,物业公司还能通过接管老旧小区、拓展增值服务(比如家政、维修)继续盈利。就像我朋友买的楼盘,开发商早就资金链断裂,工地停工一年多,可物业公司照样正常收物业费,甚至因为“开发商没人管”,把小区的停车费、广告收入全占了,业主们想成立业委会维权,物业公司却百般阻挠,说“小区还没竣工验收,不能成立业委会”——分明是怕业主们断了它的“摇钱树”。
可最让业主寒心的,不是物业公司“赚钱”,而是它赚了钱,却连最基本的尊重和服务都给不了。疫情期间,业主们配合封控、按时交物业费,可遇到问题找物业,得到的永远是“不知道”“没办法”“你找别人去”:家里水管爆了,打物业电话,客服说“维修师傅封控在家,来不了”,让业主自己想办法;老人不会用手机买菜,求助物业帮忙代购,物业说“我们忙着防疫,没时间”;甚至有业主发烧需要送医,物业都不愿帮忙联系社区,怕担责任。
疫情过后,物业公司的服务更是“打回原形”:楼道灯坏了半个月没人修,反映多次,物业才慢悠悠派个人来换灯泡;小区绿化带杂草长得比人高,物业说“经费紧张,没钱请人修剪”,可转头就给物业公司高管涨了工资;业主想看看物业费的收支明细,物业要么拿“商业机密”搪塞,要么给一份模糊不清的报表,连“人员工资多少”“公共收益多少”都藏着掖着。我邻居张阿姨因为“物业费收支不透明”找物业经理理论,对方居然说“你交的这点物业费,还想查账?没资格!”——一句话,把“服务者”的姿态抛得一干二净,只剩下傲慢和轻视。
为什么物业公司敢这么肆无忌惮?说到底,一是资本吸血的本性。现在不少物业公司都是上市企业,背后站着资本,追求的是“利润最大化”,在资本眼里,业主不是“服务对象”,而是“提款机”:能多收的费用绝不减免,能省的服务绝不增加,能挪用的公共收益绝不放过。为了给股东分红、维持股价,物业公司只会变着法儿从业主身上“榨钱”,哪会在乎业主的感受和权益?
二是老旧物管规则的纵容。长期以来,小区物业管理实行“前期物业垄断+业委会成立难”的模式:开发商指定的前期物业,从小区交房起就牢牢把控管理权,业主没有选择权;业委会成立门槛高、流程复杂,还容易被物业公司暗中阻挠,导致很多小区多年没有业委会,业主分散无组织,根本没法和物业公司抗衡。在这种规则下,物业公司成了小区的“话事人”,资本利益凌驾于民生权益之上,业主只能被动接受服务、乖乖交钱,连说“不”的权利都没有。
其实,业主们不是反对物业公司存在,而是反对“只收钱不服务、傲慢无礼”的物业公司;不是不愿交物业费,而是希望交的钱能换来对等的服务和基本的尊重。物业公司的“坚挺”,本应建立在“好好服务业主、赢得业主信任”的基础上,而不是靠资本的纵容、规则的漏洞,吸业主的血、托自己的底。
如果物业公司始终不明白“自己是服务者,不是管理者”,始终把业主的血汗钱当成“理所当然的收益”,始终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给业主,那么终有一天,业主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维权——成立业委会、更换物业、甚至推动物管规则改革,到那时,再“坚挺”的物业公司,也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。毕竟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物业公司的“赢家”地位,从来都是业主给的,一旦失去业主的信任,再大的资本也托不住。
AI生成文章,仅供参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