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退役人员来大陆一趟后,意外感受到北斗导航:这仗根本没法打!
发布日期:2025-10-27 09:33 点击次数:136
2020年,一位台湾的退役军人跑到大陆转转,起初估计也就是想走走看看啥的,没想到亲自试用了北斗导航系统,回来后直夸这技术厉害得很。不过要是真把它用在打仗上,基本没得胜算。
他出身台湾军旅世家,从小就浸染着军队氛围,早年加入陆军,服役期间每天练基本功,从基层一点点爬升到高层位置。退役前,曾负责部队的协调和装备,经验相当丰富。退役后,他对两岸军力的差异挺关注,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。2020年疫情稍微缓解一些时,他就提出申请到大陆走访,主要是好奇那边实际发展到啥地步了。
他来到大陆,落脚在云南昆明,那地方地形复杂,山路多,挺适合用来测试导航系统。他租了一辆车,车里装着北斗设备,原本也没特别在意,随手一开就看看。没想到,系统定位准确得吓人,米级精度搞得很稳,输入偏远的地方,立马就出路线,还能避开堵车。开车过程中,语音提醒路况,帮他省了不少麻烦。停车休息时,他用手机连着北斗,看全国的实时数据就像刷屏一样,计算速度飞快。以前用GPS,总觉得不够精准,这次对比后,明显差距挺大。接着,他又去当地的农场转转,看到无人设备靠北斗来干活,收割特别精准,还不会伤到地面。整个过程让他大开眼界,意识到这不仅是民用,军用潜力也超大。
在采访中,他坦率说以前不知道这些,直到来到大陆才知道北斗比GPS厉害多了。如果军用方面用上,导弹啥的能精准打到,局势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这段视频是在2020年10月15号在台海网发的,一转眼就在两岸引起了热烈讨论。事实摆在那儿,北斗那年刚完成全球组网,覆盖范围挺广,到了年底,南部海域的信号全覆盖了。
北斗的建设可不是一下子就搞成的,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,一个步伐一个脚印。早期主要依靠两颗卫星在亚洲覆蓋,后来慢慢扩大,组建了三十多颗卫星,现在能覆盖全世界。它的精度很高,短报文功能也是独家,军用和民用都用得挺得心应手。跟GPS比起来,北斗完全靠自己,不用担心别人关掉信号。台湾当局一直依赖外来的技术,差距也就拉开了。退役的人员亲身经历后,感叹技术差距明明白白。两岸的军力对比下,发现大陆发展得挺快,装备也越来越现代化。北斗在导弹引导和部队调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一旦发生冲突,打击的精准度明显占优。
2020年,北斗三号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,正式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实现了完全自主。以前GPS一直是垄断,现在用户有更多选择。全球范围内,用户已经超过亿人,东南亚和非洲的多个国家也开始使用北斗啦。
当年,北斗刚开始发展,遇到挺多难题,资金和技术都不够,但国家一直坚持下去。2000年,北斗一号开始做实验,到了2012年,北斗二号能提供区域服务,2020年,北斗三号实现全球覆盖。发射了几十次卫星,团队都拼死拼活的。尤其对军方来说价值特别大,精确制导的功能提高了打击命中率。退役的台湾人员试用了之后,才懂了其中的道道。采访中也讲了,之前不清楚这些,现在总算明白了。视频是在10月15日发布的,正好是在北斗组网完成之后。
现如今,北斗已经嵌入手机、车载设备,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它。两岸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,科技合作的前景也非常广阔。
北斗在应对灾难救援方面用得挺频繁,像地震、洪水这些紧急情况,定位救援速度快得很。台湾这边也间接受益,已经开始用上了。从军方来看,导航系统要自主独立,这关系到战略自主性。有退役的官兵说得挺有道理,打不打仗还得看整体情况,但技术的作用可是决定性的。
这次去大陆一趟,真让人看到差距在哪儿。技术的发展真是改变了很多,得明白目前的局势。
下一篇:没有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