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辉达娱乐

热线电话:

罗荣桓元帅的家世

发布日期:2025-08-02 16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罗荣桓元帅是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(今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)人。他的父亲罗国理早年当过私塾教师,后通过经商改善了家境,成为罗氏族长和乡团总。罗国理虽然是地方小乡绅,但因为主持公道却又无权无势,屡次被黑恶势力和豪绅欺辱。那么,罗荣桓元帅有着怎样的家世呢?

祖籍江西吉水县

罗荣桓的始祖为唐末节度使罗崱。罗崱(826—888),字山斗,号大时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市吉水县)人。生于唐朝宝历丙午年(公元826年),武宗乙丑年(845)科考中进士,为工部侍郎,仕至节度使。罗荣桓是罗崱的第三十二世孙。

罗崱第十五代孙罗思聪(罗仕谦、罗汉明,1342—1412),于明代洪武元年(1368)和弟弟罗思洪、罗思德,从江西吉水县秀川化龙乡折桂里勘村迁到湖南衡山县二十八都(今属衡东县)霞流乡燕子冲罗家圫,不久罗思聪又迁徙到衡山县龙王桥黑石田,后称罗家垅,开基为黑田房。

其弟罗思洪开基为龙源房,罗思德开基为平溪房。

罗荣桓为吉水县罗崱第三十二世孙

书香门第

正如前文所述,罗荣桓的祖先是湖南衡山大族——黑田罗氏。据族谱记载,罗家多位祖先有功名和官职。

罗荣桓的第十一代祖先罗琥(罗威伯,1631—1716),曾任修职郎、文林郎等职。

十二代祖先罗士撰(罗异山,1672—1757),岁贡生(副榜举人),曾任善化(今湖南长沙市)训导、郴州学正,修职郎等职。

十三代祖先罗登庸(罗步陶,1692—1776),为雍正二年(1724)甲辰科举人,曾任福建将乐县知县、文林郎等职。

十四代先祖罗廷琇(罗所思、罗莹斋,1721—1779),廪贡生,曾任桃源县训守,修职郎、奉政大夫等职。

十五代先祖,即罗荣桓的曾祖父罗熊祖(罗秀占、罗元亨,1761—1816),监生,晋封奉政大夫。他是嘉庆十年(1805)乙丑科状元彭浚(1769—1800)的姑父。

罗荣桓的祖父罗汇吾(罗泽珩,1839—1883),读了几十年书,却未能考中秀才,教了一辈子书,生活非常清苦。44岁死的时候,只给后人留下一斗稻谷的土地。

罗荣桓的祖母董氏(1841—1931)系监生董文略之女,敕授正品宜人。

父亲被欺辱

罗荣桓的父亲为罗国理(1869—1929),他从小跟随父亲罗汇吾读书,书法优秀。1888年,19岁的他和一位长工的女儿贺氏(1869—1944)结婚,婚后生了六男二女。

从1888年起,罗国理开始任蒙童老师,因为收入低。为了养活家人,1891年左右,他向本家兄弟借了8吊铜钱开了个杂货铺、兼营中药,取名“永隆杂货铺”。从此,罗家也商也农,以经商为主。

经商以后,家里的收入渐多,添置了一些田产,成为乡绅,当上了黑田罗氏的族长和南湾乡的团总。

1914年,罗国理还牵头筹集资金在南湾修建了一座异公享祠,即现在的罗荣桓故居。

罗国理任南湾乡团总时,因为禁止赌痞旷甲林在南湾开赌场,和对方结仇。

1907年,旷甲林为了报仇,诬告罗国理,七拐八拐,把他株连到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一件案件中。旷甲林得到了湖南反对维新变法的豪绅王先谦、叶德辉、黎尚雯等人的支持。在清末,官司的胜败取决于钱财和权势,罗国理当然不是对方的对手。

王先谦(1842—1917),湖南长沙人,1865年进士,曾任江苏学政(教育厅长)。叶德辉(1864—1927),湖南湘潭人,1892年进士,曾任吏部主事(处长)。黎尚雯(1868—1918),湖南浏阳人,清末贡生(副榜举人),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。

王先谦、叶德辉、黎尚雯的信转到了衡山县知县王章祺的桌上,他一看来头不小,立即下令派衙役来逮捕罗国理。罗国理拒绝上公堂。衡山县又向府里报告。于是,衡阳府、衡山县的兵勇衙役三天两头来南湾村抓人。每来一次,都在大门口大吵大闹。罗国理家除了好言好语央求、好酒好饭款待外,还要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打点这些人。

罗国理到长沙申诉,也托人到北京上访,打了几年官司,耗费1000多两(约今50万元)银子,家当为之一空,家势从此一蹶不振了。

南湾村周围原来同罗家经常来往的乡绅,有的再不登门,有的路上碰见了,也转过脸去装没看见。墙倒众人推,有的更乘机落井下石,欺负罗家。

罗荣桓的母亲贺氏,娘家几代都是长工,极端贫困,除在娘家有个乳名外,没有传下名字。她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劳动妇女,为人善良、勤劳,笃信神佛。

在父亲吃官司的日子里,经常走动的亲戚只剩下罗荣桓的舅舅家了。舅舅是当长工的,既无钱又无势,对罗象这场官司自然帮不上手。可是他们家经常来嘘寒问暖,还不时送一点红薯、鲜玉米来,使罗家感到一些温暖。罗荣桓经常去舅舅家玩。每逢母亲要拿些盐米去接济舅舅家,罗荣桓就自告奋勇去跑腿。在舅舅家,他和几位表哥们一道上山砍柴、割草、放牛、翻红薯藤,学会了不少农活。

(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,1869—1929)

(罗荣桓的母亲贺氏,1869—1944)

1921年,19岁的罗荣桓正在长沙协均中学上学,这年暑假,他刚刚回乡,就碰到大地主肖罗仙到南湾垄里刈禾退佃的事件。

在罗荣桓的出生地——南湾村新大屋,有一个农民叫罗文桂,他母亲有几亩养老田,被罗氏族人偷偷地卖给大地主肖罗仙。罗文桂被蒙在鼓里。谁知早稻尚未成熟,大地主肖罗仙就带人到南湾村强割罗文桂田里的禾,说要退佃自种。在大灾之年,肖罗仙这样做其实就是要掐断罗文桂母子的生路。罗文桂向族长罗国理报告。罗国理为保护族人的利益,出面制止,双方争吵了起来。

这个事件牵涉到肖、罗两个家族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,情况比较复杂。但就这件事的本身讲,却是一起大地主压迫农民的事件。罗荣桓完全站在罗文桂一边。他跟南湾的一些农民赶到垄里,将肖罗仙带来割禾的人轰走。肖罗仙又带了更多的人携带棍棒到南湾寻衅闹事,双方在南湾东面的柳树坝桥边由争吵而抡起棍棒,终于发展为械斗。罗荣桓不赞成动手,可他无力制止。他看到双方流血的都是农民,并没有一个乡绅,心情很沉重。

这场械斗并未使事情了结,肖罗仙又到官府诬告罗国理聚众行凶。在那个社会,官司的胜败取决于势力的大小和钱财的多少。已经破落的罗国理当然不是大地主肖罗仙的对手。罗国理再一次吃了官司,花费了不少钱财才没有进班房坐牢。罗文桂的田地自然也未能保住。

家庭遭遇到的又一次冤枉官司,使罗荣桓进一步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,准备反抗万恶的旧社会。

八位兄弟姐妹

1902年11月26日,罗荣桓(罗宗人、罗慎镇、罗雅环)出生于湖南衡山县土字第十四区南湾新大屋(今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)。罗荣桓上面有四个哥哥、一个姐姐,下面有一个弟弟、一个妹妹。

罗荣桓的大哥罗慎銄(罗柏第,1889—1923),会治跌打损伤。他有时出去治病赚了不少钱回家,家里就要敲锣打鼓表示庆贺。罗柏第也因此洋洋得意。罗荣桓对此早就看不顺眼了。一次,罗荣桓问他:“你为什么给人治病?”罗柏第大言不惭地说:“为了行善救人,做好事啊!”罗荣桓责问他:“既然行善做好事,那你为什么要收别人那么多钱财?”罗柏第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。

罗荣桓的二哥罗慎钵(罗晏清,1893—1965),1965年病逝于河南驻马店。罗晏清比罗荣桓大9岁。罗荣桓读书时,他在杂货铺帮助父亲罗国理经营。俩人志趣完全不同。罗荣桓忙于读书,探求救国之路,而罗晏清的兴趣却在于如何持家,他的眼界不出罗氏一族。因此,弟兄二人在家时感情很不融洽。

1929年,罗国理逝世,罗晏清继承了父亲的家业,并继任黑田罗氏族长。1937年,罗荣桓获悉前妻、女儿还在老家,写信对这位兄长表达了感激之情。

罗宴清对弟弟罗荣桓是很疼爱的,尽管两人会斗嘴吵架。他知道弟弟读书很好,有远大的抱负,虽说过去为了小家,曾劝说过弟弟要安分守己地过日子。但是,当弟弟做出了决定走革命道路时,当哥哥的就全身心地支持。

罗宴清不但帮着弟弟抚养了10年的女儿,而且还帮助过人民解放军。1949年10月,衡山解放了。随着解放军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,所需要的粮食也就多了。在征粮过程中,驻南湾地区的工作队,了解到罗宴清家是殷实富户,便加大了他家的征粮数额。罗宴清不但按规定交出,还帮着解放军运粮食。后来,第40军军长罗舜初到北京找罗荣桓汇报完工作后,无意中聊起了此事。罗荣桓听完后,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的不满,而是充分地肯定了当地工作队的做法。

1950年1月,罗晏清和罗爱英(罗晏清的女儿)、罗德威(罗晏清的儿子)、罗德定(罗晏清的儿子)、罗德胜(罗晏清的儿子)、罗德平、罗蔚兰(罗湘女儿)、侄女罗玉英与陈卓夫妇等人来到北京。他沿途被当作上宾招待,慢慢地也就觉得心安理得。到了京城,当警卫员、通信员为他做事时,他爱理不理,有时还命令警卫员干活。罗荣桓看不下去,严肃地对他说:“我们的警卫员、通信员都是革命同志,是为人民服务的。你怎么能打官腔,对他们摆那个绅士臭架子!”然后动员他回去,在土改中接受群众的教育。

罗荣桓的三哥罗慎铡(罗壬甲、罗铨衡,1898—1919),知书识礼,但体弱多病,21岁时去世。

罗荣桓的四哥罗慎镔(罗璇魁,1900—1950),1950年病故.

罗荣桓的弟弟罗湘(罗相,1905—1984),黄埔军校六期毕业,曾在国民党部队任职,1947年,他离开了国民党政府。

1949年3月,罗湘在衡山组织成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湘东支队”,同国民党的地方队伍交战周旋。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湘东支队”颇具号召力,它吸引了大量进步青年,—这支队伍迅速发展到了8000多人。这支队伍被解放军40军137师整编后,有关领导了解到队伍的负责人是罗荣桓的弟弟,准备任命罗湘为该师部副政委,并致电告诉罗荣桓。罗荣桓知道后,特意对该部说明,罗湘不是共产党员,不能任副政委。

罗湘接受他的建议到军政大学学习。毕业后,罗湘被安排到河南省政协工作,后任河南省政协委员。1982年去世。罗湘一生中,除了被哥哥介绍进军政大学学习以外,再也没有因为任何事“麻烦”过罗荣桓。

此外,罗荣桓还有一个姐姐罗娇娥,一个妹妹罗满姑(罗翠娥)。

夫人和子女

罗荣桓的元配夫人颜月娥(1899—1984),衡东县杨桥人,1899年生,1919年由父母包办结婚,生女罗玉英(1926—),现在北京工作。

罗荣桓1927年离开南湾后,实际上已脱离了夫妻关系,但颜月娥一直住在罗家,没有再嫁。1979年她加入了共产党,历任衡东县各届人大代表,于1984年去世,终年85岁。

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(1914—2003),安徽金寨县人,1930年参军,与罗荣桓于1937年5月中旬在延安结婚。

罗荣桓与颜月娥、林月琴有二男四女(成年一男三女),他们是:罗玉英(女,1926—)、罗北屯(男,1938—1939)、罗南下(女,1940—1955)、罗林(女,1941—1942)、罗东进(男,1939—)、罗北捷(女,1949—)、罗宁(女,罗娜娜,1951—)。

林月琴的前夫为吴先恩(1907—1987),河南新县人,开国中将、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。1936年11月,时任红九军供给部部长的他奉命编入西路军,参加西征作战。1937年3月,其牺牲的消息误传入延安,不久,经熟人介绍,林月琴和罗荣桓相爱结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