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退200%缴费,不敌机关100%?算完账后,我彻底不淡定了
发布日期:2025-10-07 16:14 点击次数:136
老李最近跟打了鸡血似的,见人就说他把自己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调到了顶格的200%。他拍着桌子,唾沫横飞:“我就不信了,我比机关单位的老张多交一倍的钱,退休后还能比他拿得少?这不欺负老实人嘛!”
这话听着,好像是那么个理儿。毕竟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多交钱多得养老金,这逻辑没毛病。可现实这东西,往往不按常理出牌,算盘珠子一拨,出来的结果能让人的下巴惊掉。
咱们不妨把老李和老张拉到一块儿,摆个一模一样的擂台:假设他俩都在同一个地方,退休那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是8500块,工龄也都是扎扎实实的40年,到60岁准时退休。条件都一样,就看这缴费档次能不能逆天改命。
先看老李,企业退休,豪气冲天地按200%档次缴了30年。因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起步早,他40年工龄里,有10年算是“视同缴费”,另外30年是真金白银地往里砸钱。这么一通操作下来,他个人账户里攒下了大概25万。算下来,基础养老金能有5100元,个人账户养老金1799元,再加上那10年视同缴费年限给的过渡性养老金1020元,老李每个月能拿到手的总共是7919元。
这笔钱,说实话,不少了。老李看到这个数,心里估计是美滋滋的,觉得自己的“双倍付出”值了。
可别急,现在轮到机关单位的老张登场了。老张这辈子按部就班,缴费档次就是普普通通的100%。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2014年之后的事,他40年工龄里,足足有30年都是“视同缴费”,真正自己掏钱交的只有短短10年。
就这10年,按100%的档次,他个人账户里也就攒了10万块左右,比老李少了一大半还多。看到这,老李是不是觉得胜券在握了?
玄机就在看不见的地方。机关事业单位的人,除了基本养老金,还有个老李没有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职业年金。老张这10年,职业年金账户里也攒了大概13万。
更要命的是“视同缴费”这部分。老张那30年的“视同缴费”,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,他的“视同缴费指数”可不是1,而是根据他退休前的职务、级别等因素来的,一般都能到1.3左右。
这下,账本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老张的基础养老金是3400元,比老李少。个人账户养老金719元,更是零头。可他的过渡性养老金,因为那超长的视同缴-费年限和更高的指数,竟然高达3978元!再加上职业年金每月能领的935元。
四项加起来,老张每个月到手的总待遇是9032元。
一个7919,一个9032。老李那200%的豪情壮志,就这么被现实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。他多交了一倍的钱,最后到手的反而少了1100多块。这事儿上哪说理去?
其实这笔账的背后,藏着两个核心的关键点。一个是职业年金的有无,这就像给机关事退人员额外加了个“外挂”。另一个,也是更根本的,是“视同缴费年限”这个历史遗留问题。在并轨的过渡期内,视同缴费年限越长,在计算公式里的优势就越明显,这几乎是企退人员无论如何提高缴费档次都难以追平的鸿沟。
说到底,老李那接近八千的退休金,日子过得也相当不错了。可人心就是这样,不怕少,就怕比。这笔账,恐怕不是算盘能算清的,更多的是算在了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