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安世大劫案”态势加剧,巴西要求中方说明情况,荷兰被公开追责
发布日期:2025-11-23 02:20 点击次数:118
谁能想到,一家看上去“名不见经传”的半导体公司,居然能让全球汽车行业乱成一锅粥?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发愁:一个荷兰的决定,结果让巴西汽车厂快要停产,还惹得全球车企都坐立不安。到底是怎么回事?咱们今天不妨扒一扒——芯片这点事儿,为啥能搅动全球产业链的池水。
先来讲个小插曲。前阵子,荷兰政府突然“出手”,用1952年的老法律为由,把总部在荷兰的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。更让人咋舌的是,安世虽说挂着荷兰的牌子,实际上早在2019年就被中国的闻泰科技买下来了。核心的产能、技术团队、供应链,全都在中国东莞。换句话说,安世这家公司的“根”,早就扎在了中国。
这下,荷兰算盘打得啪啪响:想靠近欧美,顺便表达点对中国的“不满”,还能把关键的芯片企业握在手里。可惜,现实比小说还精彩。荷兰的这一手,直接搅乱了全球汽车行业,连远在南美的巴西都跟着遭殃。10月底,巴西发展部的秘书乌拉莱斯·莫雷拉急得直呼:“芯片再断供两三周,咱们汽车厂就得停产!”整个行业都提心吊胆,巴西政府不得不紧急和中国协商,希望能解开“芯片荒”的死结。
说句实在话,现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真是“病来如山倒”。你别看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个头不大,主要就管汽车的车灯、方向盘之类的零件,但这玩意儿缺了,车就跟少了根筋一样,压根造不出来。数据显示,全球超过一半的主流车企都直接用安世的产品。光是中国东莞的工厂,每秒钟能造出三千个芯片,连宝马、奥迪、本田这些大牌子都得靠它撑着。
你说这事儿怪谁?其实也不能全赖荷兰。背后的大背景是,全球芯片产业链本来就非常脆弱。2020年疫情一来,芯片荒爆发,丰田、大众、福特等巨头都被迫减产甚至停产。去年,福特美国工厂停了三周,大众德国工厂产能缩水三成。安世这回一被“断供”,巴西的汽车厂商日子就更难过了,他们的芯片库存撑死也就两三周。眼看着“弹药”见底,谁还能淡定?
再说说闻泰科技,这家公司就像中国半导体领域的“野路子冠军”。自从2018年开始,闻泰科技频频出手,海外并购一波接一波,除了安世,还收了英国的Dialog半导体部分业务。这一顿操作,让中国在全球芯片行业的地位直线上升——从“世界工厂”变成了“技术强国”的弄潮儿。现在,不光是巴西,连欧洲、美国的汽车厂商都得看中国安世的脸色吃饭。
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荷兰的另一桩事。其实,荷兰早就习惯了用“国家安全”做挡箭牌。比如,ASML的光刻机,荷兰政府在美国一声令下,立马限制出口中国。这么一来,全球高端芯片制造被卡了脖子。说白了,这次接管安世,也不是头一回了。除此之外,像英国、德国,美国这些西方国家也都跟风,频频阻止中国企业投资本国高科技公司。2022年,英国还强制闻泰科技卖掉纽波特晶圆厂,德国也叫停了中国企业收购ELMOS芯片厂。大家都怕“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”。
这下,全球车厂和供应链算是彻底绷不住了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秘书长Sigridde Vries都出来说话了:“现在的情况令人震惊。”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也直言不讳:汽车产业要垮,发电机、建筑设备这些行业也跟着遭殃。甚至连美国的本田工厂都不得不暂停生产,警钟敲得比谁都响。
其实,眼下全球芯片产能格局已经变了。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异军突起,去年的IC产量首次突破4000亿块。比亚迪、上汽五菱等车企的自研芯片已经开始顶上,不再完全受制于人。这也是为什么,巴西宁愿找中国谈判也不去找荷兰。毕竟,真正能解决问题的,只能是“把钥匙揣在兜里的人”。
咱们再看看调查数据。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的报告,2023年中国大陆的汽车芯片自给率已经超过20%,而且还在快速提升。专家普遍认为,未来三到五年,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规芯片生产国。这种趋势已经让不少欧美企业坐不住了。大家都明白,断了中国的供应链,全球汽车业就得“歇菜”。
当然,这事儿也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。荷兰这次“出手”,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安全,实际上是配合美国的步调,维护西方的技术优势。不过,这种做法的副作用也很明显——产业链一断,全球都跟着受苦。连荷兰自己都掉进了“挖坑埋自己的局”,全球车企纷纷抱怨,自己反倒成了众矢之的。
我个人觉得,这种“你争我夺”的芯片博弈,短期内可能让个别国家觉得占了便宜,可长期看对谁都没好处。毕竟,产业链不是一根独木桥,谁都离不开谁。合作共赢才是王道,要不然,全球制造业随时都可能因为一颗小小的芯片而“崩盘”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下一篇:海牙认证和领事认证的区别是啥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