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情报部门互掐,安全摆烂,伊朗势力趁机渗透,地区稳定恐要出事
发布日期:2025-11-20 20:50 点击次数:102
文 | 金锐点
编辑 | 金锐点
2025年初,《纽约时报》曝光了一份英国内政部的内部报告,直接将英国安全治理的问题摊到了公众面前。
这份报告由前唐宁街幕僚长、现任保守党议员尼克·蒂莫西耗时两个月起草,专门审查2023年内政部的工作有效性。
但其核心结论早因透明度斗争从公开版本中删除,如今报告内容曝光,人们才看清英国安全体系的真实状况。
负责安全的情报机构存在内部矛盾,内政部办事低效拖沓,伊朗势力也借着这一空隙在英国扩大影响。
连欧盟此前都头疼的类似争议,到了英国竟成了部门间扯皮的结果,这样的安全漏洞,是否会拖累整个地区的稳定?
这种治理乱象,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恐争议的处理过程中。
负责国内安全的军情五处,早已察觉革命卫队在英国的活动愈发频繁,一直主张出台禁令遏制其影响力扩散。
但主管对外谍报的军情六处却持反对意见,担心此举会得罪伊朗,影响两国后续外交合作,双方各执一词,始终无法达成一致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这种分歧背后是英国体制的固有矛盾,外交部天然倾向为军情六处的立场发声。
内政部则习惯性维护军情五处,两边各有支撑,只要没有首相亲自介入拍板,分歧就难以化解。
最终,英国只能按照军情六处的思路推进,使得革命卫队的活动少了一层关键约束。
欧盟此前也曾因类似争议陷入法律与政治的两难境地,可见这类安全与外交的平衡难题并非个例,但英国情报部门的内部矛盾,无疑让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。
情报部门的内部矛盾只是冰山一角,英国内政部的日常运作同样问题重重。
深夜被紧急电话吵醒更是常事,有一次就因为歹徒威胁要扯断受害者手指,案情紧急,内政大臣不得不连夜处理审批流程,连基本的休息时间都无法保障。
这种低效运作的背后,是失败主义文化在部门内部的蔓延,内政大臣沙巴纳·马哈茂德本人也承认,内政部尚未达到预期目标,根本无法完全承担起应有的职责。
更严重的是组织架构的混乱,基层官员想要打击有组织犯罪,却因权限不足难以推进工作。
本应清晰的打击有组织犯罪战略,也因无人牵头落实变得模糊,最终形成权责不清、执行不力、掩盖问题的恶性循环。
英国国家打击犯罪局2023年的评估也显示,有组织犯罪在英国持续扩张,而内政部连战略落地都难以实现,更谈不上有效打击。
将这些问题彻底梳理清楚的,正是蒂莫西起草的这份审查报告,报告明确指出,英国国家安全部门已经无法跟上当前的安全威胁,存在系统性的治理危机。
除了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,执掌电子监听的政府通信总部也被点名批评,这三大情报机构被称为英国安全体系的三驾马车,却存在严重缺陷,不仅彼此协调能力极差,问责体系也支离破碎。
更不合理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,其制定的宏观决策如同脱离实际的高空指令,与一线监管部门的实际工作完全脱节,根本无法落地执行。
针对这些问题,蒂莫西提出了三条具体的改革建议,第一条是将安全部长升格为内阁常设职位,由该职位专门统筹三大情报机构,解决协调困难的问题。
第二条是剥离伦敦警察厅的国家安全职能,将这部分职能移交至国家打击犯罪局,避免职能重叠。
第三条是将失职的严重欺诈办公室并入国家打击犯罪局,理顺问责机制。
这三条建议精准对应了部门协调、职能错位、问责缺失三大核心痛点,本应成为改善英国安全治理的关键方案,最终却沦为纸上谈兵。
据两名内政部消息人士透露,时任常任秘书长马修·赖克罗夫特爵士因害怕被追责,直接禁止部长及高级官员查阅完整报告。
前首席私人秘书汤姆·莫特斯黑德也参与其中,共同限制文件的访问权限。
对这些官员而言,掩盖自身失职比解决安全漏洞更重要,于是他们选择用捂盖子的方式将问题压下,完全无视安全隐患的存在。
面对外界的追问,英国内政部仅回应称报告已有两年历史,属于上届政府时期的产物,试图用甩锅的方式糊弄过去,同时还强调国家安全是首要任务。
但这种回避态度,恰恰印证了报告中提到的官僚痼疾,连承认问题的勇气都没有,更谈不上主动解决问题。
事实上,英国的安全乱象从来都不只是英国自身的问题,作为欧洲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英国情报部门的内部矛盾会直接影响跨区域的情报共享效率。
内政部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不力,可能让英国成为犯罪网络向欧洲其他国家渗透的跳板。
而对伊朗势力的约束不足,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加剧中东与欧洲边境的安全压力。
欧盟此前因类似问题陷入分裂的教训已经表明,安全漏洞从不局限于一国境内,一旦英国的安全防线出现缺口,周边国家都可能受到波及。
从情报部门的内部矛盾到内政部的低效拖沓,从报告的刻意封锁到改革方案的束之高阁,英国的安全治理已经走进死胡同。
蒂莫西的报告与其说是一份批判文件,不如说是一封安全预警,但掌权者却选择用掩盖代替行动。
如果英国继续以上届政府的问题为由回避现实,不仅英国民众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,整个欧洲的安全防线都可能因此受到冲击,这并非夸大其词,而是从当前乱象中能清晰预见的风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