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开始收费,首艘拒付美籍货轮改航韩国
发布日期:2025-11-20 23:03 点击次数:177
“美国船刚进宁波港,一张账单446万,船长脸都绿了。”
这话不是我编的,是10月14日中午真事。美森航运的“曼努凯”号刚靠泊,港口工作人员递过去的新规文件写着:每净吨四百块人民币,一分不少。船长当场掏出手机算汇率,发现比去年美国收中国船的费用翻了几倍,嘴里只剩一句“oh no”。
同一天,诺唯真邮轮的“Riviera”号本来要停上海,一看需要交一千一百六十四万,直接掉头去韩国釜山。马士基更干脆,把两艘挂美国旗的集装箱船航线改走韩国,货主群里瞬间刷屏:“船期又乱了,钱包先疼。”
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港口多收点钱的小插曲,其实背后是一场关于规则的大戏。美国先以“301调查”为由,给中国航运企业额外加了港口服务费,说穿了就是找个借口多收钱。中国没拍桌子,也没去吵,默默把收费标准写了下来:现在每净吨四百块,明年涨到五百六,后年七百二,一路加到2028年的1120块。翻了近三倍,时间拉得够长,足够让美国船东们年年做噩梦。
更狠的是范围。只要美国企业或个人持股超过25%,这艘船就算“美国船”,通通按新规矩交钱。克拉克森统计过,全球3120艘船中招,占3%的船队。听着不多,可这些都是跑中美航线的骨干,天天在中国港口进出,数字一加,出血量惊人。
有人担心中国这么干,会不会被指责“报复”。其实翻开世贸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,美国先动手违约,中国只是按规矩把桌子掀回去。用官方的话说,这叫“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”,翻译成人话就是:你不讲理,我就让你也尝尝滋味。
现场感受更直观。宁波港的调度员告诉我,“曼努凯”号本来计划傍晚离港,因为缴费流程拖到晚上九点才走,船期直接崩。货主群里有人算了一笔账:这条船一延误,连锁反应让下游仓库多付几十万滞箱费,美国出口商急得跳脚。更搞笑的是,韩国釜山港当天连夜发通知:欢迎美国船临时改挂,泊位管够,拖轮费打九折。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抢生意的兴奋味。
再把镜头拉远,会发现这不是第一次。今年前面,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出口加了新管制,震动全球芯片圈;如今港口费又出手,一步一步把“你有你的把戏,我有我的板砖”写进了操作手册。过去美国习惯用金融、技术、航运三大优势卡别人脖子,现在中国开始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立自己的规矩,让“游戏规则”不再由一家说了算。
有人问我,美国会不会也加码?大概率会。但船东更现实:多出来的成本最终摊到谁头上?美国进口商先哭,接着是美国消费者买单。航运圈子有句话:船东不怕贵,就怕乱。现在航线一改,时间拉长,保险、燃油、人工全涨,账单一目了然。
宁波港外,一位干了二十年的老代理抽烟感叹:“以前美国一张文件,我们连夜改流程;现在轮到美国船长熬夜研究中国新规,风水轮流转得有点快。”说完他把烟头踩灭,补一句:“这才刚刚开始。”
话说回来,普通吃瓜群众能吃到的瓜不止航运。港口费只是个信号:中国不再满足于在既有框架里低头交钱,而是开始写自己的条款。下一步轮到谁?航空?芯片?农产品?没人知道,但大家都明白,只要对方伸手,中国手里的工具箱里总能掏出对等的家伙。
故事到这,烟雾还没散。美国船东会联合游说华盛顿吗?中国港口下一步还会把费率再提一档吗?韩国港口真会一直打折抢生意吗?没人能给准信,唯一确定的是:下一次靠岸的船,账单还在涨价。
你觉得下一个被“关照”的行业会是谁?
